化工生产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提高巡检频次,加强巡检质量。
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到处充满了高风险,那么从事生产的操作人员本身就处于高风险区域,是不是巡检次数的增加,安全风险也就增加了。
我很喜欢杜邦公司的安全理念“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”。按照这个“预防原理 ”我们能不能也用在预防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各类故障,设备巡检是为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,那我们通过预防让运行的设备在规定的运行周期内不出现问题,就能更有效的减小运行装置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,同时减少设备的巡检、检修频次,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,使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。
运行系统中,设备能否稳定运行取决于:适合的工况、设备本身的完好性、良好的操作、合理的检修维护、适当的技术改良。
如果设备管理以百分率分配的话,我认为设备本身的完好性占30%,运行维护保养占30%,合理的检修计划和检修质量占30%,剩下10%应该是设备技术改进。
设备故障多数是操作、维护保养不当造成,如果我们重视设备完好性的管控、日常的维护保养、对设备备件的使用寿命进行预判,在使用寿命前进行更换以及设备检修质量,就能大大提高设备平稳运行时间,发挥出设备各零部件使用的最大化。
一、如何提高设备运行稳定性,使设备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率
1.提高设备完好性标准,加强设备完好性管控
设备完好性不应该只是部件齐全,首先要能够持续满足生产需求,设备各项运行参数在良好范围内,清楚各零部件磨损率情况,能够满足长周期平稳运行。
2.优化设备操作,加强设备运行维护保养
日常维护保养首先要做到精准操作,不能因为操作原因导致设备故障;其次是设备运行过程中状态评估,包括设备辅助系统的运行状态,运行设备要能够达到设备完好率的标准;最后是设备运行的环境卫生,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应保持清洁。
3.加强设备合理化检修计划,提高检修质量标准
设备检修大致分为“抢修”、“定检定修”、“状态检修”,我们目前的实际情况抢修可能占30%,定修占30%,状态检修占40%。根据近年的工作实践,更好的检修计划应该是以设备的零部件为单位,根据介质的磨损情况制定零部件更换周期,以磨损大、使用寿命最短的部件更换制定检修计划,其实就是“状态检修”和“定检定修”相结合。
除了有合理的检修计划还要有高标准的检修质量,再制定出检修标准和质量管控标准,过程严格把控认真落实,保证检修质量。
4.根据实际工况提出技术改进
最后10%的设备技术改进就是我们对设备平稳运行提出的更高的要求,这个需要结合系统工况,不断实践,让设备运行的更好。
二、制定标准、计划,进行实施,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完善
1、制定标准
制定设备完好性需要达到的标准、设备运行需要达到的标准、设备备件更换周期、制定检修质量标准、制定合理的检修计划。
2、组织落实、实施实践
建立设备运行周期统计台账,按照制定的标准排出合理的检修计划。检修计划要做到:设备零部件检查、更换内容清晰,备品备件齐全,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工期明确。
3、实践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
实践过程中,跟踪对比,好的方面继续加强、不足的方面继续完善、还需改正的及时更改。
上一条
小知识:SIS的联锁和DCS的联锁动作的区别
下一条:小知识:还在为锅炉运行棘手问题发愁?莫慌我们有解决方法! |
返回列表 |